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 AI 创意工作流,从使用先进的图像模型精细编辑图片,到利用首尾帧视频生成技术赋予静态图像以生命,带你一步步完成从静态概念到动态故事的蜕变。
第一步:使用 AI 模型创造惊艳的静态图
我们的目标是利用 AI 将一张普通的游戏截图,创作成一张包含主体、背景、包装盒乃至屏幕反射的精美手办模型图。
工具与准备
- 模型平台:LM Arena
- 输入素材:一张你希望编辑的图片,例如《黑神话:悟空》中的角色截图。
操作流程
-
访问 LM Arena 并选择图像模式: 打开 LM Arena 网站,在右下角将模式切换为
Image
,以启用图像生成模型。 -
上传图片并输入提示词: 上传你的源图片。接着,输入一段详细的英文提示词(Prompt),精确描述你想要实现的最终效果。
例如,我们将一张“钟馗”的游戏截图,通过以下提示词,要求模型将其转换为一个骑着老虎的手办,并辅以游戏包装盒、显示游戏画面的电脑等场景元素。
Please turn this screenshot of the game character into a character figure riding on an Asian tiger. Behind it, place a PlayStation game box printed with the character’s image and the game title ‘Black Myth: Zhong Kui.’ Next to it, add a computer with its screen displaying the in-game scene, complete with the game’s UI and the character. In front of the game box, add a round plastic base for the figure and have it stand on it. The PVC material of the base should have a crystal-clear, translucent texture, and set the entire scene indoors.
-
生成与筛选: LM Arena 的设计初衷是用于模型评估,因此每次会生成两张由不同模型(如 Nano Banana)生成的图片。你需要从中选择效果更佳的一张。如果生成的结果都不理想或未使用你期望的模型,可以重新生成,通常尝试两三次即可获得满意的结果。
-
下载成品: 获得满意的图片后,直接点击下载即可。
第二步:使用首尾帧功能赋予图片生命
静态图片表现力有限,通过视频化处理,我们可以极大地提升其视觉冲击力。这里我们使用可灵(Kling)2.1 模型的首尾帧生成功能,将静态图转化为动态视频。
核心挑战
成功生成高质量的首尾帧视频,关键在于解决两大难题:
- 获取合适的首尾帧图片:两张图片需要具备逻辑关联性,才能使转场自然流畅。
- 编写精准的转场提示词:需要用语言精确描述从起始帧到结束帧的动态变化过程。
挑战一:如何准备合适的首尾图片
以下介绍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创建用于视频生成的首尾帧图片。
-
相同提示词生成 使用完全相同的提示词生成多张图片。由于生成逻辑的相似性,很容易从中挑选出主体、构图高度相似但细节(如服装、背景)略有不同的图片,非常适合制作角色或产品的展示类视频。
-
修改提示词 先生成一张作为起始帧或结束帧的图片,然后通过增删或修改提示词中的部分关键词,生成另一张图片。例如,先生成一张“富士山下的公路”图片,再在提示词中加入“两辆 GTR 跑车”,即可获得一张车辆出现前后的对比图,适合制作物体出现或消失的特效。
-
使用图像编辑模型 利用支持自然语言编辑的图像模型(如 FLUX Kontext),可以对图片进行精确控制,实现复杂特效。
- 材质变换:将扁平的 Logo 图片通过提示词赋予金属材质和科幻背景。
- 物品交互:让模特手中凭空出现或消失一件商品,在电商场景中尤为实用。
- 角色换装:轻松实现玩偶或角色的服装、配饰变换。
挑战二:如何编写精准的转场提示词
高质量的转场提示词是视频效果的灵魂。我们可以借助大语言模型,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“元提示词”来自动生成转场描述。
将以下这段“元提示词”与你的起始、结束两张图片一同提交给任意一款强大的多模态模型(如 GPT-4o、Claude 3 等),它就能为你生成一段高质量的转场描述。
你是一位顶尖的创意视频导演和 VFX(视觉特效)概念艺术家。你的任务是为 AI 视频生成模型设计一个从【起始帧】到【结束帧】的转场过程。 你的核心目标是:构思并用一段话清晰、具体地描述这个动态视觉变化。
在构思时,请遵循以下创作框架:
第一步:分析差异 快速判断【起始帧】和【结束帧】的差异程度。
- A 类 – 关联性强:主体或场景基本一致,只是状态、风格或环境发生改变(例如,同一个人换了衣服,同一个场景从白天到黑夜)。
- B 类 – 差异巨大:主体和场景完全不同(例如,一只猫在客厅 → 一艘飞船在太空)。
第二步:选择转场策略
- 如果属于 A 类,优先采用 “原地演变” 的策略。让变化直接发生在主体和环境上,尽量不使用或只使用微弱的摄像机移动。
- 如果属于 B 类,采用 “运镜驱动转场” 的策略。必须使用一种明确的摄像机移动(如推、拉、摇、移、旋转)来引导过渡,让镜头运动成为连接两个不相干画面的桥梁。
第三步:构思具体变化(从以下工具箱中选择组合)
- 主体变化:主体如何改变?(形态变化、材质替换、服装更替、分解重组、消失或出现)。
- 环境变化:背景如何改变?(时间流逝、季节更替、空间切换、从现实变为幻想)。
- 风格/特效变化:用什么视觉风格或特效来包装这个过程?(例如,画面逐渐像素化后重组、被火焰/水流吞噬后显现、转变为水彩/油画风格、出现光效粒子)。
输出规则:
- 将你的最终构思整合为一个连贯的段落。
- 描述要具体、直接,充满画面感。专注于“我们看到了什么”,而不是“我们感觉到了什么”。
- 严格遵守你在第二步中选择的摄像机移动策略。
- 避免使用模糊的比喻和过于文学化的修辞。
现在,请根据我提供的【起始帧】(图片 A)和【结束帧】(图片 B),生成你的转场描述。
这个元提示词的强大之处在于,它能引导 AI 自行判断图片差异,并采取最优的转场策略。
- 对于关联性强的图片,它会生成侧重于“原地演变”的描述,例如让人物穿上衣服,背景植物生长。
- 对于差异巨大的图片,它会巧妙地引入“运镜”和“材质/特效”作为桥梁。例如,在“狐妖”变为“巨龙”的转场中,AI 会构思出“狐妖的绸带化为流动的浓墨,最终汇聚成巨龙的身体”这样的创意,让两个看似无关的形象产生深刻的内在联系。
总结:从技术到叙事
掌握了上述工具和流程,你已经拥有了强大的 AI 视觉创作能力。但真正的价值在于超越技术本身,实现思维的跃迁。
-
将流程固化为资产 将这套“获取图片 → 生成提示词 → 制作视频”的流程模板化。未来面对任何新项目,你都可以快速填充内容,在短时间内高效产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。
-
将特效升维为叙事 首尾帧的本质不是简单的“过渡”,而是“因果”。当你思考的不再是“如何从 A 变到 B”,而是“为什么 A 会变成 B”时,你的作品便拥有了故事的内核。观众看到的将不再是炫目的特效,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。
工具会迭代,模型会升级,但将流程资产化、将特效叙事化的创作思维,将是你在这场 AI 浪潮中持续领先的核心竞争力。
👉 如果你需要 ChatGPT 代充 / Claude / Claude Code / 镜像 / 中转 API:
- 购买 / 了解更多:ai4.plus
- 备用入口:kk4099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