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rej Karpathy 近日分享了他关于 AI 辅助编程的最新思考与工作流。他认为,在当前大模型能力已达到博士级水平的背景下,编程的核心问题正在发生变化。当代码可以被低成本地生成和抛弃时,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化 AI 的辅助价值?“写代码”和“删代码”哪个更重要?
Karpathy 提出了一套分层式的工具使用哲学,旨在整合不同工具的优势,以应对不同层级的编程任务。
工具分层与使用哲学
核心理念是,不应执着于寻找单一的“完美”工具,而应根据任务的复杂度和性质,灵活地组合使用多个工具。
日常主力:Cursor (Tab 自动补全)
这是 Karpathy 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,约占其编程时间的 75%。
- 高效沟通:通过在代码的正确位置编写代码块或注释,可以非常高效地向 AI 传达任务意图和上下文。这种“人类起草,AI 补全”的方式,其信息传递效率远高于纯粹的自然语言对话。
- 高亮修改:另一种高阶用法是高亮选中一段代码,然后指令 AI 对其进行特定修改。
- 缺点: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地手动开关 Tab 自动补全功能,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。
重型武器:Claude Code / Codex
对于功能明确、可直接描述的大块代码生成任务,Karpathy 会使用像 Claude Code 或 Codex 这样的工具。
-
适用场景:
- 新领域探索:在接触不熟悉的领域(如 Rust、SQL 命令等)时,这类工具能够快速生成基础代码,实现“凭感觉编程”。
- 一次性代码:在编写一次性的实用工具或调试代码时非常有用。例如,为了定位一个特定 bug,AI 可以迅速生成上千行详尽的可视化代码,待问题解决后,这些代码可以被毫无负担地删除。
-
主要问题:缺乏“代码品味” Karpathy 指出,这类工具生成的代码虽然能完成任务,但往往不够“优美”,缺乏良好的代码品味。具体表现为:
- 防御性过强:频繁滥用
try/catch
结构。 - 过度抽象:将简单的逻辑复杂化。
- 代码臃肿:使用冗长的嵌套
if-then-else
结构,而不是更简洁的列表推导或单行表达式。 - 代码重复:倾向于复制代码块,而不是创建可复用的辅助函数。
- 防御性过强:频繁滥用
此外,他尝试让 AI 在写代码的同时进行教学解释,但效果不佳——AI 似乎只想“埋头写代码”,而不愿意解释过程。
终极防线:GPT-5 Pro
当面对最棘手、最微妙的问题时,Karpathy 将 GPT-5 Pro 视为最后的防线。
- 攻克顽固 Bug:它能够定位其他工具甚至人类都无法解决的细微 bug。Karpathy 举例说,曾有几次,他和 Cursor、Claude Code 团队被一个 bug 卡了十几分钟,但将所有上下文信息复制给 GPT-5 Pro 后,它在十分钟的思考后成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。
- 深度分析与研究:GPT-5 Pro 在挖掘生僻文档、论文资料方面表现出色。Karpathy 也用它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,例如:
- 就如何优化代码抽象征求建议。
- 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完整的文献综述。
迎接“代码后稀缺时代”
Karpathy 的工作流背后,是一个核心概念的转变——我们已经进入了**“代码后稀缺时代”**。
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:
- 代码的廉价性:代码不再是珍贵或昂贵的资源。你可以随时创造并删除成千上万行高度定制化的代码,而无需感到可惜。
- 低门槛的探索:AI 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编写一次性、实验性代码的成本,使得快速原型验证和探索性编程成为可能。
- 价值的重新定义:当“写”代码的成本急剧下降时,“删”代码、代码审查和对代码“品味”的判断能力变得愈发重要。
总而言之,AI 正在彻底引爆编程领域的可能性。关键在于理解不同工具的优劣,并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、多层次的辅助编程工作流,从而在新时代中保持高效与创造力。
👉 如果你需要 ChatGPT 代充 / Claude / Claude Code / 镜像 / 中转 API:
- 购买 / 了解更多:ai4.plus
- 备用入口:kk4099.com